孔子故里·中国曲阜网 孔子年谱-凯发网站

[至圣孔子]--孔子年谱

  1岁: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9月28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今从《史记•孔子世家》说。
  2岁:公元前550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3岁: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颜征在携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4岁:公元前548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孔子在鲁。
  5岁:公元前547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孔子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6岁:公元前546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弟子曾点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7岁:公元前545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弟子颜繇生,繇又名无繇,字季路,颜渊之父。
  8岁:公元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弟子冉耕生,字伯牛,鲁国人。
  9岁:公元前543年(鲁襄公三十年)孔子在鲁。这一年,郑国子产执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大治。后来孔子对子产的政绩评价很高。
  10岁:公元前542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弟子仲由生,字子路,卞人。 是年鲁襄公死,其子躌继位,是为昭公。
  11岁:公元前541年(鲁昭公元年)孔子在鲁。
  12岁:公元前540年(鲁昭公二年)弟子漆雕开生,字子若,蔡人。
  13岁:公元前539年(鲁昭公三年)孔子在鲁。
  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16岁,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郑铸刑鼎。弟子闽损生,字子骞,鲁国人。
  17岁:公元前535年(鲁昭公七年〕孔母颜征在卒。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9岁: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此“鄙事”当包括“委吏”、“乘田”。
  27岁,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30岁: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论语•为政》)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
  31岁:公元前521年(鲁昭公二十一年)弟子巫马施、高柴、宓不齐生。施字子期,陈国人;柴字子高,齐国人;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32岁:公元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弟子端木赐生,赐字子贡,卫国人。
  34岁: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35岁: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史记•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在这一年也到了齐国。
  36岁,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于,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7岁: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齐返鲁。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瀛、博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弟于樊须、原宪生。须字子迟,鲁国入;宪字子思,宋国人。
  38岁:公元前514年(鲁昭公二十八年)晋魏献子(名舒)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39岁,公元前513年(鲁昭公二十九年)是年冬天晋铸刑鼎,孔子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40岁:公元前512年(鲁昭公三十年)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故自云“四十而不惑”。弟子澹台灭明生。灭明字子羽,鲁国人。
  41岁:公元前511年(鲁昭公三十一年)弟子陈亢生。亢字子禽,陈国人。
  42岁:公元前510年(鲁昭公三十二年)昭公卒,定公立。
  43岁:公元前509年(鲁定公元年)弟公西赤生。赤字华,鲁国人。
  45岁:公元前507年(鲁定公三年)弟子卜商生。商字子夏,卫国人。
  46岁: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弟子言偃生。偃字子游,吴国人。
  47岁:公元前505年(鲁定公五年)弟子曾参、颜幸生。参字子舆,鲁国人。幸字子柳,鲁国人。
  48岁: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此事当在鲁定公五年或鲁定公六年。
  49岁: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年)弟子颛孙师生。师字子张,陈国人。
  50岁:公元前502年(鲁定公八年)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公山不狃以费叛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被子路阻拦。
  51岁: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弟子冉鲁、曹坅、伯虔、颜高,叔仲会生。鲁字子鲁,鲁国人:坅字子循,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
  52岁: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等土地。
  53岁:公元前499年(鲁定公十一年)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
  54岁: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鲁司寇。为削弱三桓

五十四岁 公元前498年,周敬王二十二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在鲁。 

 

孔子为鲁国大司寇,子路为季氏宰,孔子为了削弱私家以强公室,向鲁定公建议: 

“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今三家(三桓)过制,请皆损之。”(《孔子家语·相鲁》) 遂将堕三都。当时,正值叔孙、季孙之家臣侯犯和南蒯各据其都叛,叔、季二氏也支持 这一主张,于是先拆毁了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省东平县南)和季氏的费邑(今山东省 费县)。堕费时,费宰公山不狃乘鲁都(曲阜)空虚,率费人攻曲阜,幸赖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二大夫率部反击,败公山不狃于姑蔑(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公山不狃逃奔齐国。遂堕费。 可是再去堕孟氏的成邑(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时,却受到孟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而失败。堕三都至此半途而废(《史记·孔子世家》)。 

 

五十五岁 公元前497年,周敬王二十三年,鲁定公十三年。 

鲁国得治,齐国畏惧。齐欲败鲁政,于是便选美女八十人,衣以文衣,并文马二十 

四驷馈鲁君。季桓子受之。鲁君臣荒于女色,怠于政事,多日不听朝政,也不按礼制送 

膰肉(当时郊祭用的供肉)给孔子,孔子失望,于是去鲁适卫,开始了十四年访问诸侯 

列国的活动。 

 

孔子到卫后,居住在卫都帝丘(今河南省滑县)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按照孔 

子在鲁国的待遇给予俸禄。后卫灵公听信谗言,监视孔子,于是孔子便在这一年的十月 

去卫适陈。在过匡地(今河南省长垣县境)时,匡人误认孔子为阳虎(因阳虎曾欺压匡 

人,而孔子的长相又极似阳虎),围困了孔子。后经蒲地(也在长垣县境),适逢公叔 

氏欲起事,又被围困。孔子与蒲人订盟,返回卫都,住在蘧伯玉家。 

 

五十六岁 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卫。 

 

孔子回到卫都,曾见卫灵公夫人南子,子路不悦; 

 

灵公与南子还让孔子为次乘招摇过市。 

 

五十七岁 公元前495年,周敬王二十五年,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在卫。 

 

邾子朝鲁,子贡观礼。鲁定公卒,其子蒋立,是为鲁哀公。 

 

五十八岁 公元前494年,周敬王二十六年,鲁哀公元年,孔子在卫。 

 

五十九岁 公元前493年,周敬王二十七年,鲁哀公二年,孔子在卫。 

 

孔子见卫灵公不能用他,喟然叹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卫灵 

公问陈于孔子,孔子说: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史记·孔子世家》)由此,决计 

离卫西去,投奔晋国赵简子。走到黄河边,听说赵简子杀害了两个贤人,不由得临河而 

叹,返回卫国,然后去卫如曹适宋。 

 

在适宋的路途上,曾与弟子习礼于枟树之下,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派人把大树砍 

倒了。孔子微服而行,逃到郑国,郑国也没有接待他,只好取道适陈。 

 

夏,卫灵公卒,立蒯瞆之子,是为卫出公。 

 

六十岁 公元前492年,周敬王二十八年,鲁哀公三年,孔子在陈。 

 

这年秋,鲁国季桓子病,后悔过去未能长期用孔子 

 

而影响了鲁国的振兴。临死之前,嘱其子季康子要召回孔子以相鲁。后来由于公之 

鱼的阻拦,季康子改变了主意,派使改召孔子弟子冉求。冉求将行,孔子说:“鲁人召 

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也。”(《史记·孔子世家》)这一年,孔子已经六十岁了,他 

很想回到家乡,能为鲁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孔子曾说:“六十而耳顺。”意思是说这时他听到任何事情,都能立即辨明是非。 

 

六十一岁 公元前491年,周敬王二十九年,鲁哀公四年,孔子在陈。 

 

六十二岁 公元前490年,周敬王三十年,鲁哀公五年,孔子在陈。 

 

(这里只注明孔子以卫、陈为据点的大概年份。) 

 

六十三岁 公元前489年,周敬王三十一年,鲁哀公六年,孔子在陈。 

 

这年吴伐陈,楚来救,陈国大乱。孔子离陈过蔡地去负函(楚地,分河南信阳,楚 

有贤大夫沈诸梁即叶公驻此),在陈蔡间被困,绝粮七日,弟子饥馁皆病,孔子依然讲 

诵,弦歌不止。子路等由于屡遭挫折,对孔子之道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认识到孔子道 

大,不为当时所容,“是有国者之丑。”孔子为有颜回这样的弟子感到高兴。(《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在路上连续遇到当时的一此隐士,如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和楚狂接舆等的嘲 

讽,桀溺劝子路跟他们一道做避世之人。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 

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表示了为改变天下无道局面的决 

心。 

 

孔子到了负函,与叶公见面,叶公问政,孔子说:“近者说(悦),远者来。” 

(要使境内的人都喜悦,使境外的人都向往而来)。叶公又通过子路问起孔子是怎样的 

一个人物,子路不知如何回答。孔子说:“女奚不曰:‘其为何人也,发愤忘食,乐以 

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楚昭王欲重用孔子,使使奉币来聘,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由于楚令尹子西的 

阻拦,此议遂止。孔子在楚讲学问当时比较落后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传播了中原文化。 

 

六十四岁 公元前488年,周敬王三十二年,鲁哀公七年,孔子在卫。 

 

孔门弟子多仕于卫,要求孔子返卫,孔子便返回卫国。子路问孔子:“卫君待子而 

为政,子将奚先?”孔子回答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 

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 

·子路》)。 

 

夏,鲁哀公与吴人会于鄫(今山东省峄县境内),吴向鲁索取牛、羊、猪名一百头 

为祭品。吴太宰讙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辞谢,子贡以周礼说服了伯讙,维护了鲁国和 

季康子的尊严。 

 

六十五岁 公元前487年,周敬王三十三年,鲁哀公八年,孔子在卫。 

 

三月,吴伐鲁,吴大败,孔子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六十六岁 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鲁哀公九年,孔子在卫。 

 

六十七岁 公元前485年,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孔子在卫。 

 

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六十八岁 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在鲁。 

 

春,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求为季氏将左师,与齐军战于鲁郊,克之。季康子问他 

是怎样学会作战的,冉求说,学于孔子,遂荐孔子于季氏。季康子派公华、公宾、公林 

以币迎孔子归鲁。至此,孔子结束了访问列国诸侯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孔子返鲁后,鲁哀公问政,孔子曰:“政在选臣。”(《史记·孔子世家》)又问: 

“何为则民服?”孔子回答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季康子问政,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季康子欲行“田赋”,即将军费改按田亩征税,使冉求问孔子,孔 

子曰:“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季氏不听(《左传·哀 

公十一年》)。 

 

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专心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删《诗》《书》, 

定《礼》《乐》。修《春秋》,并继续聚徒授业,培育治国贤才,据史载:“弟子盖三 

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六十九岁 公元前483年,周敬王三十七年,鲁哀公十二年,孔子在鲁。 

 

春,鲁实行田赋。 

 

夏,鲁昭公夫人孟子卒,孔子往吊。 

 

与鲁太师(乐官)论乐,孔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热烈),从之纯如 

(和谐),皦如(清晰),绎如(络绎不绝)也,以成”。孔子又说:“吾自卫反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史记·孔子世家》) 

 

冬十二月(周历十二月相当于夏历十月),鲁国发生蝗灾,季孙问于孔子,孔子说: 

“丘闻之,火伏而后蜇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左传·哀公十二年》)十 

二月属冬季,不该有蝗虫。孔子认为这年十二月有蝗虫,不是自然界反常,而是司历者 

算错了时间。 

 

孔子之子伯鱼卒。 

 

七十岁 公元前482年,周敬王三十八年,鲁哀公十三年,孔子在鲁。 

 

孔子曾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也就是说,到了七 

十岁,任何想法和做法都不会越出仁道原则和周礼所定的规矩了。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七十一岁 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在鲁,作《春秋》。 

 

春,管山林的人(“虞人”)在曲阜西边的“大野”打猎,捕获一只怪兽,据说是 

麟,孔子说:“吾道穷矣!”于是绝笔,停止了修《春秋》。 

 

颜回死,享年四十一岁,孔子哭之恸,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 

先进》) 

 

六月,齐国的陈恒(又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孔子劝鲁哀公及“三桓”讨之,以 

正君臣之义,毫无结果。在齐国的这次政变中,孔子弟子宰予死于难。 

 

七十二岁 公元前480年,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孔子在鲁。 

 

冬,卫有政变,蒯瞆逐其子出公而自立,是为卫庄 

 

公。孔子弟子子路此时为卫大夫孔悝的邑宰,死于难,孔子恸甚。 

 

七十三岁 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 

 

周历四月十一日(即夏历二月十一日)孔子寝疾七日而殁,葬于鲁城(今曲阜)北 

泗上。鲁哀公诔(lěi)之曰:“旻(mín)天不吊,不*(yìn)遗一老,俾屏余一人 

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左传·哀公十六年》)不少弟 

子为之守墓三年,临别而去,哭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墓凡六年,然后离去。弟子 

及鲁人往从墓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名孔里。并把孔子故居改为庙堂,藏孔子平生衣冠琴 

书于堂中。自此以后,年年奉祀。今曲阜之孔庙、孔府、孔林,所谓“三孔”者,即始 

创于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