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里·中国曲阜网 教育督导 曲阜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 评 报 告-凯发网站

曲阜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自 评 报 告

来源:曲阜市教育和体育局 浏览: 发布日期:2021-04-15 17:13

近年来,曲阜市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制定了《深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按照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的通知》(济政办字[2014]25号)有关要求,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自评,自评工作按照省、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方案的要求,对照评估标准,逐项自评,最终a级指标评估结果为:a1入学机会20分;a2 保障机制24.6分;a3教师队伍34分;a4 质量与管理20分,合计总得分为98.6分。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政府责任,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曲政办发[2012]20号)、《曲阜市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实施方案》(曲政办发[2014]32号)等文件,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名市重中之重优先安排部署。建立了市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和专题会议制度,人大、政协每年都对义务教育发展和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情况进行专项视察调研。特别是今年以来,相继召开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员会议、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现场会,与12个镇街政府(办事处)签订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分工和时间流程。各镇街、学校也及时召开多个层面的专题会议,将任务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形成了市、镇、学校三级纵向责任体系。市教育部门统筹协调与规划、国土、财政、建设等部门关系,加快推进各镇街学校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建立了高效的横向协调运作机制。同时,不断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督导制度,将镇街教育发展情况纳入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内容,成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联合工作组,按照“一天一调度,两天一通报”的原则,向有关部门印发义务教育发展专题督导简报。市教育部门全体责任督学作为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人,采用“天天一线”工作法,全面靠上,监督执行政策落实和工作进展。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学校发展情况,在《曲阜教育报》、曲阜教育网开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栏,集中发布上级政策、学校动态、样板示范等内容。积极开展“我眼中的美丽校园”师生摄影和征文活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各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模拟公众满意度调查等活动,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亲身感受到学校发展新变化,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严格落实法定入学政策。义务教育招生严格按照“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原则实施,特别是城区招生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有效遏制择校问题。同时,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确保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在全日制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在安排公用经费、学生资助等方面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不收取额外任何费用。另外,建立了残疾儿童入学和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全市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严格普通高中招生名额的62%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招生政策。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8%。

(三)建立教育惠民资助保障体系。三年来,全市投入548.1 万元,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城镇低保家庭和孤残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予以资助。实施学生营养餐计划,对18702名家庭困难学生给予营养餐补助,累计资金840万元,每年资金规模达到560 万元;2013年起,逐步对义务教育阶段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每人每天一元的营养餐补助,今年,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范围扩展到所有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年投入资金1340万元。同时,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在全社会深入开展“青春助力—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春蕾计划”、爱心捐助等活动,各学校通过建立开放乡村少年宫、建立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视频交流qq群、组建留守儿童教师帮扶团队、定期家访等形式,对留守儿童性格、心理以及学习给予全方位的辅导。另外,大力推行午餐制,农村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校午餐,对家庭困难的给予补助,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

(一)全面优化中小学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做大做强高中的原则,以保证方便学生就学为前提,编制了《曲阜市中小学教育布点规划2008-2020》, 通过新建、撤并、改制等措施,科学布点农村中小学数量和位置,基本保证农村小学上学半径不超过2公里。另外,大力推行初中寄宿制和小学午餐制,有效缓解了部分学生上下学不便的矛盾。同时,顺应城镇化发展的趋势,通过资源整合、内部挖潜等方式,重点加快城区学校规划布局和小学增量建设。总投资1.5亿,在南部城区新建一处九年一贯制学校并投入使用;城区东部古城小学与旧县小学合并新建第二实验小学;扩建城区春秋小学、舞雩坛小学、民族小学,确保不出现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

(二)全面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全市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近三年分别增长13.3%、20.8%、17.3%,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1.2%、21.33%、21.48%;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公用经费大幅度增加,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均按照比例实现了足额征收、全额拨付,确保了稳定可靠的教育经费来源。

(三)全面建设标准化学校。三年来,全市投入资金4.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 36.4万平方米;按省定标准为所有中小学(含教学点)改扩建操场,27处学校全部铺设塑胶操场,55处学校铺设塑胶跑道,基本实现了所有学校塑胶全覆盖;新建改建学校餐厅61处,改造水冲式厕所86个;为每一处学校按省定标准配备师生用机、班班多媒体、各类教学实验器材和图书。目前,我市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全市共有省级规范化学校19处,济宁市级规范学校35处,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占比居济宁市前列。

三、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一)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若干意见》(曲政字[2014]32号),就校长队伍的聘任管理、教师的编制和岗位管理以及教师队伍交流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制定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方案》(曲政办发[2010]2号)和《关于加强职称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曲政办发[2013]8号)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绩效工资的分配和发放程序,明确了职称评聘的实施规则,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躬身事教的积极性。另外,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33名特殊教育教师岗位津贴。

(二)完善教师补充交流机制。近三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招聘教师和引进高层次人才330人,全部达到合格学历。教育部门制定了城区学校支援农村教育的实施方案,每年开展教师支教交流活动。2014年,安排城区教师46人下乡支教,安排农村教师镇街之间、城乡校际之间交流193人,校长副校长交流52人。选派21名副校长、教务主任赴潍坊、莱州进行半个月的蹲点学习锻炼。在全国率先推行“第一校长”制度,聘请赵丰平、赵福庆等省内外知名校长为“第一校长”,帮助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提升办学质量。目前,全市初中师生比为1:8.48,小学师生比为1:13.84,农村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为59.16%,县直占比61.14%。

(三)强化教师培养培训。2013年,将市教研室、师训中心和信息中心进行整合,组建曲阜市教师教育中心,构建了教学研究、科研、师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四位一体的研训模式。曲阜市教师培训中心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一批全省20所县级教师教育基地,并作为全省区域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常态化三试点之一。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培训机制,每年将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三年来,共拨付培训经费821.5万元,全市共有3万余人次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远程研修和国培计划,教师业务能力和教育干部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四、创新教育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积极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度,持续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设立了传统文化教育办公室,每所学校设1位德育讲师,每个镇街设1位德育教研员,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师生节”,不断创新各学校读经诵点新模式和活动载体,打造了享誉全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品牌。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推行“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分层达标”课改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开展“名师课堂教学观摹”、送课下乡、同课异构活动,全方位指导农村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市被评为山东省校本研究首批教育家成长研究基地。加强艺体教育和艺体人才培养。引导各学校建立音乐、舞蹈、文学、绘画、书法、体育等多种活动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校园艺术节、全市庆“六一”师生才艺展演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宽阔的艺术展示平台。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三课、两操、两活动”,开展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运动会、体育节及其他各种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锻炼”。全市初中、小学体质健康达标及格率分别为93%、92%。

(二)培育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各学校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人人彬彬有礼、处处干干净净”为目标,以“古、儒、文、雅”为主题,深入推进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活动,充分利用主题班队会、晨会、课前三分钟以及各种节假日、纪念日和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学生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写经典,开展各种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感恩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享誉全国的德育品牌。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突出儒家文化主格调,巧妙设计雕塑、书写励志标语、装点优美画廊、栽种特色花木,不断完善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建设,开辟校园广播、校园文学刊物、宣传栏、阅报栏等校园文化宣传阵地,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目前,各学校普遍形成了“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的校园文化格局。

(三)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了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备案制、调度制、督查制和违规一票否决制,严查违规行为,确保所有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科学合理编班,严禁设立“快慢班”和“重点班”,全面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重点开展了“一教一辅”管理和乱补课乱收费专项治理活动,严禁乱收费和变相收费。严格按照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和《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科学设定学生到校离校时间和在校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各年级段学生作业量,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实行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全面推行政务、校务公开,依法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四)合力打造平安校园。高度重视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工作,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协调联动的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交通、消防、食品安全、防溺水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了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定期组织校园治安、接送学生车辆、食品卫生、消防、校舍设施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联动保护,完善应急管理和处置机制,让校园成为了学生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市教育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特别是与先进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优化、整体办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我们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投入,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全面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分享
打印 关闭
网站地图